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谢青玉 报道 马秀 摄影)新疆乌鲁木齐,位于亚洲地理中心,曾是驼铃声声、客商往来频繁的丝绸之路贸易重镇,如今,这座天山脚下的现代化都市,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把货物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9月24日,“向西开放@一起向未来”网络主播传播(新疆站)采访团走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见证这座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位于国家级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新疆最具发展实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节点,拥有中欧班列新亚欧大陆桥通道出境的最后一个编组站,是我国西出通道中距离欧洲最近的铁路枢纽。作为中国到中亚及欧洲运输距离最短的商贸物流汇集地和交通枢纽中心,具有天然的运费和时间成本比较优势,集聚国际航空、高铁枢纽、城际铁路、多级公路网络无缝衔接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连接东西、通达欧亚。

自启动建设以来,陆港区不断完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高效集疏运体系,实现了以通道打造平台、带动贸易、集聚产业,逐步成为班列常态化发运、园区建设完善、产业落地发展的内陆开放高地。
近年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聚焦“一港五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开放通道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现代国际物流枢纽地位日趋凸显。
物流组织高效运行,双向开放大通道逐步形成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方面以中欧班列为抓手,常态化推进中欧班列、国际公路货运、多式联运等物流组织高效运行。截至2023年8月,已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300余列。开通21条运输线路,通达欧亚19个国家26个城市,班列运载货物200多个品类,为新疆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通道。
另一方面,推进公路国际货运。推动完成全国首票内陆进口TIR运输,打通了中欧第四物流通道,发挥多式联运中心海关监管和货物自由换装的优势,持续服务国际公路运输,已累计发运国际公路货物4.2万余车,累计货运量近100万吨。同时,多式联运持续优化,与天津港、青岛港合作,积极发运东向至日韩、东南亚国家的铁海联运班列线路。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软硬件实力
在国际陆港区大厅,一面超大屏切换着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和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作业的场景,这是“丝路智港”港域万物互联平台,可对场站运营、集装箱和班列发运的管理等方面提供360度可视化呈现。
接下来,国际陆港区还将继续深化数字班列的打造,形成跨境互联互通和场站之间互联互动,助力集结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物流园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机遇。
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推进,运产贸逐步融合发展
国际陆港区强力激活物流“引擎”,加速产业集聚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在发展过程中,国际陆港区不断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等重点产业,推动外向型产业集聚,持续推动国际陆港区打造多元化枢纽“经济圈”。
围绕商贸物流、先进制造、高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陆港区目前累计新引进山东港、极兔公司等企业187家,注册资本金共计约34.91亿元。据海关统计,2017年至2023年8月,陆港区累计带动贸易额2297.8亿元。